字体大小:放大 正常
缩小 背景颜色:
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中工网讯(工人日报-中工网记者黄仕强 通讯员李进)3月4日早上,在重庆九永高速S7高新南收费站旁的空地上,中交一公局集团重庆运营区域总部(以下简称重庆区域总部)无人机巡检飞手龚泰龙熟练地打开无人机的包装箱,仔细检查着各个部件,眼神专注而坚定。
五六分钟后,一阵“嗡嗡”声传出,无人机缓缓升空,开始了对九永高速的巡检。
龚泰龙介绍,重庆区域总部负责管辖重庆区域内的6条高速公路,承担着数百公里高速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工作。由于重庆的高速路线穿高山、跨沟壑较多,传统人工巡检不仅耗时耗力,还难以全面覆盖所有路段。因此重庆区域总部引入无人机巡检技术,开启高速公路养护的智能化时代。
“过去,我们巡检主要靠‘徒步+巡检车’,靠人力沿着观察路面的裂缝、坑洼,检查桥梁结构的稳固性以及防护栏的完好程度。在恶劣天气条件下,巡检工作举步维艰。”龚泰龙说,如今,无人机成为线路巡检“锐利的眼睛”,能够快速覆盖大范围区域,同时,也能轻松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。无论是陡峭的边坡,还是高耸的桥梁塔柱,无人机都能轻松抵达,进行全方位的检查。
说话间,龚泰龙操控着无人机按照预设的航线对高速公路边坡进行全方位、高精度的巡查,清晰地捕捉了边坡的具体情况并记录隐患。“以往需要一整天才能完成的人工巡检,现在无人机只需几个小时就能搞定,而且检查得更加细致全面。”
“把视频画面放大,查看一下唐家沟特大桥桥下空间实时情况。”同为无人机巡检飞手的顾倬丞在龚泰龙的指导下,操纵无人机在桥梁墩柱之间穿梭,高清画面实时传输至众人眼前。
“我们这次巡检的唐家沟特大桥,全长2170米,共耗时30分钟,相较于传统的巡查方式要节省一半时间。”顾倬丞告诉记者,以前开展路况巡查需要工作人员攀爬到桥涵下方或者高陡边坡巡检,现在依靠无人机的360度高清摄像头,能快速、精准发现问题点位,通过共享视频画面及定位的方式,遥控指挥地面巡查人员精准抵达指定位置并开展现场处置工作,有效提高工作效率。
中交一公局重庆运营区域总部相关负责人介绍,2024年,重庆区域总部的无人机飞行里程约1200公里,协助地面巡查人员排查隐患560余次,这种地空一体化的管理方式,为高速公路路网运行保障工作提供可靠、及时的数据传输和分析服务。
“无人机巡检技术的应用,只是科技赋能高速公路养护的一个缩影。”该负责人表示,科技赋能高速公路安全养护,带来的不仅仅是工作效率的提升,更是为过往司乘人员的安全出行提供了坚实保障。